不 忘 来 时 路 奋 斗 新 征 程
——弘扬劳模精神 激扬奋进力量
引言: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大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崇高敬意。领袖的嘱托如明灯指引方向: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时代前进的动力。从“铁人”王进喜到“当代毕昇”王选,从“金牌工人”许振超到“创新先锋”包起帆,一代代劳动者用汗水浇筑中国梦,以实干书写新华章。
一、劳模精神: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爱岗敬业:以“敬”为魂,以“爱”为帆
爱岗敬业是劳模精神的根基。全国劳模李顺达在太行山区带领乡亲战天斗地,将贫瘠山沟变为富裕绿洲;鞍钢工人孟泰在废墟中重建“孟泰仓库”,用双手诠释“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他们的事迹证明:岗位不分大小,唯有热爱与敬畏,方能成就非凡。
2. 争创一流:以“拼”为桨,以“精”为舵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法”让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效率跃居世界前列,巨晓林的“高铁接触网施工法”填补国内空白。他们用行动诠释:一流不是终点,而是永不停歇的攀登。新时代劳动者更需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锻造“中国精度”。
3. 艰苦奋斗:以“韧”克难,以“朴”立身
“铁人”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的壮举,诠释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杨怀远用小扁担挑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艰苦奋斗不是口号,而是面对技术封锁时的攻坚克难,是面对利益诱惑时的淡泊坚守。
4. 勇于创新:以“破”开路,以“立”为要
王选团队“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推动印刷业革命;包起帆40年创新百余项技术,让中国港口领跑世界。创新是劳模精神的核心,更是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关键。新时代呼唤更多“敢为天下先”的奋斗者。
5. 淡泊名利:以“隐”为美,以“公”为尺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制核潜艇,吴运铎在爆炸中坚守科研一线。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奉献,是甘当“无名英雄”;真正的价值,在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注毕生心血。
二、弘扬劳模精神: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劳模精神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灯塔,更是国家发展的引擎。
1. 劳动创造幸福: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
2024年,我国技能人才总量突破2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0%。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高铁飞驰到超算发威,背后是亿万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劳动精神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 人才兴则国兴: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必须构建“教育—培训—就业”全链条培养体系。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让“技术蓝领”与“科研白领”同享尊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3. 保障劳动者权益: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从《劳动合同法》修订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不断升级。2024年,全国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9%,劳动者安全感显著增强。唯有切实维护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才能让劳动者安心奋斗。
三、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以“三心”绘就青春华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青年一代更需扛起历史使命。
1. 以“勤”为笔,书写奋斗底色
“手执‘勤’笔,起好奋斗头”,年轻干部当如黄文秀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如航天团队十年磨一剑。勤奋不仅是加班加点,更是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2. 以“新”为刃,突破创新壁垒
面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敢闯“无人区”。包起帆40年创新50项专利的实践启示:创新不唯资历,贵在敢于突破定式思维。
3. 以“恒”为锚,锚定人生航向
“守岛英雄”王继才32年坚守孤岛,“菌草之父”林占熺半世纪推广技术扶贫。恒心是跨越“躺平”陷阱的关键,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担当。
结语: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历史长卷印证:幸福源于奋斗,伟业成于实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更需传承劳模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壮丽篇章!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