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口消费差距及形成原因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总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的经济工作的重点,而且“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作为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银发市场”潜力巨大。扩大消费需要重视老年群体,如何激发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解决内需不足的有效路径。
消费取决于收入,一般情况下,收入越高,消费也会越高。而我国老年人口的收入差距较大,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老年人也存在较大的消费差距?有研究发现,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相关,两者的累积和叠加效应会进一步扩大居民的消费差距。但也有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并不同步。那么,我国老年人消费差距有多大?消费差距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有怎样的表现特征?导致老人消费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是切实扩大我国老年人消费的必要前提。
二、文献综述
关于消费的研究已有不少,按对象来看,主要包括不区分对象的全体居民消费和仅针对老年人的消费。对于老年人消费的研究中,老年人消费差距的相关研究较少。那么消费差距如何测算呢?以往文献主要通过指标测算来衡量消费差距或消费不平等程度。一方面通过计算家庭总消费支出或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位数比值等,衡量区域或组群间的消费差距。另一方面借助“相对剥夺”的概念,计算Yitzhaki指数、Podder指数和Kakwani指数等,衡量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平等。另外,部分文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构建生命周期模型框架下,将消费不平等分解为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代际效应。而有研究指出,消费结构的差异更能反映不同人群福利水平的差异,直接计算家庭总消费或家庭人均消费的不平等指数,无法体现消费结构的差异性。所以在对消费差距的分析中,不仅要分析消费水平的差距,还有必要分析消费结构的差异。
以往针对老年人消费的研究中,集中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和老年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中,更集中分析了老年抚养比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与家庭消费呈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老龄化导致家庭人口结构改变,家庭消费中适老化消费占比增加。比如,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交通通信等支出都会增加。但很多学者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会抑制家庭消费。例如外出就餐和工作支出等家庭消费下降。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关于老年人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重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除了年龄、性别等个人特征外,收入是影响老年人消费的重要因素。养老金收入过低会造成老年人退休后消费水平下降,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社会资本是影响老年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另一重要因素。社会资本提高了老年人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有助于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另外,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着老年人的消费行为。例如,智能手机应用、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但数字经济对老年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例如,数字经济会促进城市老年人的享受型消费,仅提高了农村老人的基础性消费。
从现有研究看,已有关于我国老年人消费的文献中,缺乏对老年人消费差距问题的系统分析。本文将从全国老年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分析老年人消费差距的具体表现,包括现状和趋势特征,并借助基尼系数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进一步对老年人消费差距的原因进行探索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介绍
本文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的消费差距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消费水平的差距和不同群体老年人消费结构的差异,并从缩小消费差距、优化适老化产品供给结构从而提高老年人消费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借助CHIP2002年、2013年和2018年数据,基于不平等分解方法,对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呈下降趋势,但消费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2018年全国老年人消费基尼系数为0.44。消费差距主要表现为不同家庭结构、城乡和高低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从消费结构看,我国老年人口主要以食品、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为主,其中医疗保健和居住支出扩大了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食品支出缩小了老年人消费差距;从消费水平看,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主要是收入差异、城乡差异和家庭结构差异导致的,2018年的贡献率分别为39%、9%和8%。
四、老年人消费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本文对老年人总消费和各分项消费进行加权算术平均,比较不同群体间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异,再利用基尼系数测度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的差距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呈下降趋势,但消费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2018年全国老年人消费基尼系数为0.44,表明消费差距仍然较大。消费差距主要体现在不同家庭结构、城乡和高低消费群体之间。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老年人口主要以食品、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为主,其中医疗保健和居住支出扩大了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而食品支出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老年人消费差距。
五、老年人消费差距的原因分析
本文首先基于基尼系数分解,从消费结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的消费对总消费差距的贡献率,其次借助泰尔指数分解,分析消费差距在老年人组间组内的差异化表现,最后基于回归系数分解,分析哪些因素是造成我国老年人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主要是由收入差异、城乡差异和家庭结构差异导致的,2018年的贡献率分别为39%、9%和8%。这表明收入水平的不平等是导致老年人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对消费差距产生了显著影响。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差距的系统分析,揭示了老年人消费差距的现状、趋势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差距虽呈下降趋势,但消费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不同家庭结构、城乡和高低消费群体之间。收入差异、城乡差异和家庭结构差异是导致老年人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金制度,提高养老金水平,缩小老年人收入差距,从而降低消费差距;二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减少城乡消费差距;三是鼓励和支持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不同家庭结构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优化消费结构,提高老年人整体消费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缩小老年人消费差距,激发“银发市场”活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新动力。
七、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与科技赋能
在中国平安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综合金融模式和科技赋能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平安通过“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双轮驱动战略,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2024年,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10289.25亿元,同比增长1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其综合金融模式的深化和科技赋能的持续推进。
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覆盖客户日常生活中的金融场景。通过这种模式,中国平安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还实现了个人客户数、客均合同数和客均利润的持续增长。此外,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显著效益。AI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例如在理赔环节实现了秒级核保和闪赔,极大地提高了客户体验。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