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202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107482万人,参保率超过 95%,取得显著成绩。然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存在隐患,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职工达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后,不再继续缴费。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庞大,2021年规模达到 2亿人,但灵活就业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却不高,2020年参保率仅为 285%(薛惠元和万诗雨,2022),且表现出“少缴、短缴、断缴”特点(褚福灵和黄秀莲,2023)。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显示,“短缴、断缴”比例高达 9088%。此外,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私营企业职工也逐渐呈现“少缴、短缴、断缴、漏缴”社会保险费趋势(朱小玉和施文凯,2022)。根据《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 2022》,仅 284%的企业缴费完全合规,与 2021年相比,这一数值降低15个百分点,大量经营效益不好、破产关闭的中小企业中断缴费,许多私营企业职工只按法定最低缴费年限缴满 15年便停止缴费(朱小玉和杨良初,2021)。这种参保却未实际缴费、参保在职职工人数与实际缴费人数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称为“参而不缴”难题(杨一心和何文炯,2015;郭秀云,2020)。传统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与中小微私营企业职工是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重点人群(郑秉文,2018),但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职工“参而不缴”问题严重,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长缴多得”原则,缴费年限与养老金水平相关,15年最低缴费年限对应的养老金替代率不高(李珍和王海东,2013),无法保障老年基本生活需求(陈曦等,2022)。缴费年限过短还会减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导致基金收支失衡,不利于基金可持续性(杨一心和何文炯,2016;曾益和林邁阳,2023)。因此,如何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偏短的“参而不缴”难题,最低缴费年限提高至多少年才能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是本文核心研究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已与人口预期寿命④延长的趋势不符(穆怀中等,2021),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若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参保人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需等待更久才能领取养老金,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与延迟退休年龄需在一起综合考量(李红艳和唐莉霞,2019)。因此,在延迟退休年龄背景下,如何调整最低缴费年限,应对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职工“参而不缴”难题,并兼顾基金可持续性和养老金替代率,是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精算模型定量研究不延迟退休年龄与延迟退休年龄情形下的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以期兼顾促进基金可持续性与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两项目标。下文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简称为“职工养老保险”。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