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政策引领与行业变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险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承保难、赔付高、承保亏损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金发〔2025〕4号),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车险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车险的承保亏损问题尤为突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但承保亏损达57亿元。这一亏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出险率高:新能源汽车凭借低使用能源成本优势,成为营运类车辆的优先选择,使用强度偏大。同时,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驾龄较短,车辆提速快、噪音小,容易出险。
车险价格错配:部分新能源汽车在投保时存在使用性质错配的情况,如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不匹配,保费充足度不足。
风险不匹配: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车型迭代快,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基准费率存在偏差。目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较窄,保险公司的调价空间受限,不能充分反映车辆的真实风险水平。
政策引领与行业变革
《指导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旨在优化新能源车险的市场环境,提升行业整体效益。这些措施包括:
完善行业标准:通过制定新能源汽车维修和理赔标准,规范维修和理赔服务,降低维修成本。
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数据共享,提升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风险的评估和定价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
穿透式监管:强化监管与风险管控,确保新能源车险市场的规范化和风险防范水平的提升。
跨界合作:推动保险公司与新能源车企、科技公司的合作,拓展产业链服务能力,形成“车险+生态”的新模式。
优化产品设计: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支持新能源网约车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灵活投保。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政策的出台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例如,比亚迪保险利用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通过获取大量汽车和车主数据,实现精准化、合理化的定价和理赔,降低车主保费和车险成本。此外,政策还鼓励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支持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
对于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尽管面临新能源车险业务承保挑战,但随着政策的落地,新能源车险市场有望实现量质齐升。中小险企应尽快摒弃以规模论的经营思路,通过提升承保风控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保障车险业务的利润,逐渐步入可持续发展。
结论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为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通过完善行业标准、数据共享机制和穿透式监管,政策不仅提升了新能源车险的风险管理能力,还推动了保险公司与新能源车企、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形成了“车险+生态”的新模式。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新能源车险承保难、赔付高、承保亏损等问题,促进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