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补气佳品,助力健康生活
在中医宝库中,黄芪犹如一颗璀璨明星,被李时珍盛赞为“补气第一要药”,其卓越的补气功效,使其成为百姓茶杯里的常客,备受人们青睐。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生命力源于气,元气充沛,脏腑器官方能正常运转。元气虚衰,百病易生,故而保护元气至关重要。黄芪与人参虽同为补气佳品,却各有千秋。人参大补元气,稍有不慎便易引发流鼻血等“上火”症状;而黄芪补气则绵柔稳健,温和不燥,让人安心补益。
黄芪的补气作用,能健脾补五脏之气,对气虚症状有着良好的调理效果。当人们出现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表现时,黄芪便可大显身手,助力恢复元气。脾气主升,若脾气不足,便会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黄芪可补足气,让脾气正常上升,避免下陷,起到升阳举陷的作用。此外,黄芪还能补卫气,卫气是保护体表的气,经常感冒的人,多因卫气不足,免疫力低下,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补气益卫,为人体筑起抵御外邪的坚固防线。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及黄芪,称其对治疗风湿水肿有良好效果。针对气虚导致的水肿问题,黄芪展现出卓越的疗效,能利尿消肿,助力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当身体气血不足,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时,黄芪可补气血,托毒生肌,促进伤口愈合,加速康复进程。
气虚的人群,尤其适合食用黄芪。老年人气虚哮喘,稍微动一动就喘息不止,多因心气不足,需补气调理;出现食少腹胀、少气懒言、便溏等不适症状,多是脾胃气虚,需健脾补气;胆子小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可能肝气不足,需疏肝理气;肾下垂患者,多因肾气不足,需补肾益气,黄芪皆可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自汗的人,稍微一动就出汗,出汗后感觉虚乏,这多属表虚自汗,即气虚、卫气不足,无法固摄汗液。黄芪具有补气作用,可补充卫气,从而固摄汗液,缓解自汗症状。
水肿的人,慢性水肿多因身体气不足,无法有效利用体内水分。黄芪能补肺脾肾之气,促进人体水液代谢,从根本上解决水肿问题,让水肿难以“立足”。
便秘的人,若属于气虚便秘,即有便意但大便吃力,用力排便也只能排出少量且超细的大便,如厕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黄芪可补气虚,缓解气虚便秘的症状。
不过,黄芪虽好,却并非人人皆宜。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使用黄芪易阻滞气机,加重不适,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单独食用黄芪。此外,阴虚、热证、气滞者同样不宜使用黄芪。
正确使用黄芪,可收获诸多益处。黄芪大枣茶,以黄芪 30 克、大枣 7 枚、陈皮 3 克为材料,大枣补气血、养脾胃,陈皮理气行滞,免疫力低下者长期服用,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黄芪山楂饮,材料为黄芪 20 克、山楂 10 克、水 400 毫升,黄芪补气,山楂活血,两者搭配,尤其适合气虚型心脏病、三高患者饮用。黄芪健脾粥,食材包括炙黄芪 15 克、大米 50 克、陈皮 3 克,具有健脾补气的功效。黄芪补气茶,材料为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 10 克,煎水饮用,可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先生曾用黄芪水喷屋子的方法,取 120 克黄芪煮水后喷洒在屋内,通过呼吸、皮肤将黄芪药效吸入体内,适合气虚、体虚严重的人,可有效吸收黄芪的药效,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还有增强免疫力方,材料包括柴胡 20 克,黄芩 10 克,党参 15 克,法半夏 10 克,桂枝 15 克,白芍 15 克,大枣 10 克,黄芪 30 克,防风 10 克,白术 10 克,炙甘草 10 克,加生姜三片同煎,三碗水煲至一碗,一天服用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能有效增强免疫力。另有寒热交替、身痛者治疗方,材料为柴胡 25 克,黄芩 10 克,党参 15 克,法半夏 10 克,桂枝 15 克,白芍 15 克,大枣 10 克,葛根 30 克,羌活 10 克,白芷 15 克,炙甘草 10 克,适用于外感风寒、寒热交替、身痛等症状,若伴有咽痛、咳嗽,可加桔梗 10 克,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为主,缓解不适。
黄芪,这一中药界的明星,凭借其出色的补气功效,在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多种气虚症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自身体质,避免盲目进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运用黄芪,定能让其为我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让我们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