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① 共同富裕的内涵,政治上是国强民共富的社会主义社会契约,经济上是人民共同创造和享有日益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社会上是中等收入阶层占主体的和谐稳定的社会结构(刘培林等,2021)。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共同富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与分配的更好结合(周文,2022)。从量化角度看,共同富裕包含发展与共享两个维度(万海远等,2021)。据此而言,经济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单从经济层面考虑,发展意味着收入的增长,共享意味着再分配的平衡。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持续高于 0.4,财产基尼系数更是高达 0.7,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仅有 30%,社会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型”的不平衡状态(刘伟等,2021)。严重的贫富差距是共享程度较低的主要因素,还将在一定阶段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黄薇,2019)。社会保险作为分担居民医疗负担、提供百姓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福利工具,其理念、价值和目标与共同富裕高度一致,因而常被研究者纳入到共同富裕
的研究领域当中。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途径,社保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制度(何文炯,2021),其可以通过兜底防贫、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农业农村脆弱性来推进共同富裕(邱晓华等,2022)。我国社会保险目前虽然已贯彻落实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但也因此造成了保障项目有限、保障水平不足,无法充分适应居民需求的问题。同时,部分地区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保障仍然受限,且农村地区的保费来源仅有个人和政府,导致保障水平较城市偏低,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间的差距。因此,仅依靠社会保险来实现共同富裕显得力不从心。
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是助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抓手。在物质层面,商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不仅能够减少意外损失,维持社会稳定,还能激励投资(马学琳等,2021),从而促进物质富裕;同时,商业保险能够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风险承受能力的差距,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提升其收入能力,进而缩小社会经济差距,促进物质共享。在精神层面,商业保险能够解决后顾之忧,提供心里保障,缓解焦虑情绪;还可以优化消费结构(陈俊等,2024),提升居民消费质量,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并能通过提升居民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感(胡宏兵等,2022),从而实现精神富裕。但目前关
于保险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中,社会保险较多而商业保险较少,理论分析较多而实证检验较少。居民是否因购买了商业保险而扩大生产性活动提高了收入?商业保险能否发挥其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减轻家庭风险损失负担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基于此,本文利用 CFPS2014、2016、2018年三期的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参与商业保险对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丰富了保险与家庭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创业的角度探讨了持有商业保险对家庭总收入增长的影响机理。与现有宏观层面的文
献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衡量收入再分配不同,本文使用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对家庭总收入进行回归分析,从微观角度来衡量商业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本文通过考察持有商业保险对家庭总收入的静态及动态影响,以验证商业保险的增收效应和再分配效应,为多途径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