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APP填报指南
清清楚楚知政策,明明白白填申报
本指南旨在帮助纳税人清晰了解个人所得税政策,并通过个税APP明明白白地完成个税申报,可能是最专业的“省钱秘籍”之一。
哪个项目能退这么多?还没到“汇算清缴”期也能退吗?我还有机会吗?
个税APP提供了便捷的申报和更正功能,让纳税人有机会享受到税收优惠。
过去错误 现在更正
在汇算清缴时,注意计算一下“单独计税”可能会有惊喜。可在个税APP检查及更正:
办&查——申报记录——已完成——选择是否有曾经补过税的年份——更正——下一步
工资薪金——奖金计税方式选择——“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与“单独计税”逐一测算一下若可退税点击“更正申报”(个税APP每个年度汇算仅可更正5次,超出需线下办理)
纳税人已依法预缴个人所得税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无需办理汇算:
汇算需补税但综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过12万元的;
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
已预缴税额与汇算纳税额一致的;
符合汇算退税条件但不申请退税的。
友情提醒!
你知道还有哪些个税扣除项目可以检查出“惊喜”吗?
综合所得收入额 - 免征额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 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款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医保、养老、失业、公积金
0-3岁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个人养老金、税优健康险等
填对“专项附加扣除”为你钱包做“+加法”
先了解一下七个专项附加扣除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法规,以下是七个专项附加扣除的详细介绍: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子女教育:纳税人子女在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的支出,以及子女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支出,纳税人可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选择夫妻双方分别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以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
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根据城市不同,按每月1500元、1100元或800元扣除。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考一考你?
多选题:你知道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中哪些说法是对的?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
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仅限全日制
多选题:关于“住房贷款”专项扣除,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夫妻双方婚后购买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以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
多选题:你知道大病医疗专项扣除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
平时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少报:孩子满3岁当年,“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未报足
错报:部分城市“住房租金”扣除额高于“住房房贷”,但未关注或未做及时调整
漏报:误认为“继续教育”只能申报一个
盘点“危险动作”,小心税局“敲门”
虚构(外国)子女,增加“3岁婴幼儿以下照护”或“子女教育”的子女人数
夫妻在工作地有自有住房情况下租房,丈夫填“住房房贷”享受年12000元/年扣除,妻子填“住房租金”享受年1500元/月扣除
参与“税优”与“慈善”,给你个税做“-减法”
主要的两种税前扣除类型
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与缴存资金挂钩,缴存阶段:金额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税前扣除;每年最高优惠5400元。
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捐款:个人通过境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向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支出。
如何检查与更正?
个税APP每个年度汇算仅可更正5次,超出需线下办理。操作流程如下:
个税APP首页,选择“办&税”——“专项附加扣除”
选择对应的项目进行申报或更正
更多税务疑难问题,可致电12366当地税务热线咨询。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