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概述
预防医学的概念:
预防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旨在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的应用学科。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分析人群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
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研究与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科学管理方法。
预防医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更侧重于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
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侧重于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
研究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侧重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包括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卫生管理学等。
健康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卫生服务因素。
二、临床预防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健康咨询:
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订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计划,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筛检:
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
化学预防:
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预防某些疾病。
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健康维护计划:
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集体。
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
以健康为中心。
以人群为对象。
以需求为导向。
多部门合作。
人人参与。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实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预防医学在临床和社区层面的应用,为维护和促进公共健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