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预定利率。
时隔一年,保险行业又迎来了一次大停售,在过13天,也就是9月1日,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会从3.0%降到2.5%。
与此同时,监管还提出了,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比如,要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
换句话说,这一次,应该是保险行业最后一次集体下架高利率产品了,以后只要触发相应条件,保险公司会自动调节产品定价。
有人看到这,会产生疑问,在引入市场定价之后,保险的预定利率应该是随着市场波动的,那为什么现在还会有这么多人去抢3.0的产品,我等到保险产品回到3.0或者3.5再去买,不是会更好吗?
听起来确实是这个理,你看美国前两年国债的利率还只有2%、3%,加息之后,立马冲到了5%以上,那这个逻辑放在我们这,能不能走得通呢?
说实话,目前是走不通,短期内我们的利率很难回去了。
为什么?下面我将分成两个方面去解释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第一,为什么存款利率会下降?
第二,为什么保险预定利率会下降?
文章可能有点长,但如果你想赶3.0的末班车,我还是推荐你看完,毕竟我们买一份储蓄险,要花这么多钱,要放在那这么长时间,总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
为什么存款利率要下调?
在经济学上,有种说法,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打个比方,我拿出100万买房,当我把钱打给房地产公司之后,这笔钱会用来支付给上下游企业。
企业有了钱,就能发工资给工人,工人有了钱,就能去看电影、吃饭、甚至去旅游。
换句话说,你的收入,也是因为别人花钱,最后分配到你手里。
正常的经济运行逻辑是,大家都花钱,最终大家都会收入。
但是现实中,肯定不会是这样,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有美林经济时钟,就不会有人失业。
在很多时候,我们一旦感知到了风险,我们立马会做一个动作——存钱。
2010年互联网经济发展叠加房地产增值,时代红利造富了一大批人。
这些人赚到钱之后,开始买房、消费。
那段时间,北上广深的房子一天一个价、房地产商动不动就传出天价拿地的消息,还有消费行业,套上消费升级的概念,一瓶矿泉水卖8块钱、一瓶奶茶卖15块钱,一根冰棍卖100块钱。
等到风口一过,房子降价、消费降温、存款大增。
很多人都认为,当我遇到风险,比如失业,我应该存钱。
但实际上,如果每个人都存钱,支出就会减少、消费就会减少,最终收入就会减少。
这就是所谓的储蓄悖论:当经济中所有个体都试图通过增加自己的储蓄来积累财富时,结果反而可能导致整体经济的总储蓄减少。
图 居民消费、储蓄、投资意愿
如果你是决策者,会怎么做?
是不是要号召大家把钱取出来消费。
如果只是号召,你觉得有用吗?
肯定没用,使你存钱动因是未来的预期,如果这个预期没有改变,那你会一直保持存钱的姿态。
那要怎么做呢?
可以变相的把存钱变成一个有损耗的投资。
于是,降息就开始了。
银行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目的只有一个:
逼出存款。
前面我们说过,大家疯狂存钱的目的是对未来的预期用脚投票的结果。
如果是单纯的下调存款利率,储户的预期还是没有改变,对吧?
实际上,存款利率下降会发生另外一件事——挪储。
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了,但是和银行存款安全性差不多的保险,收益率还很高。
所以,你会发现这两年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到到保险。(其实保险和银行储蓄还是有差别的,五年的钱存银行合适,十年以上的钱才适合存保险。)
有些人可能要问了,钱存银行和存保险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产生不了消费,监管促销费的目的还是实现不了啊。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