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保险强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
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
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健全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
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发展格局,不断夯实农业保险强国建设的基础,取得
了以下四方面的进展。
(一)不断完善农业收入“稳定器”功能,助力农业现代化
自2007年中央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发
展。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53.3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429.66亿元,年均增长
22.5%,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再次位居全球首位,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
保障达4.98万亿元。农业保险已经基本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地方特色
农业等主要品种,从2007年仅承保玉米、能繁母猪等6个品种,到2023年承保
农产品约300种。
保障方式拓宽,保障程度加深,为农业风险提供综合管理。从成本保险、
收入保险到价格保险,从气象指数、价格指数到生长指数,从一般保险到保险+
期货综合。三大主粮、新疆棉花、海南橡胶、广西糖料蔗、四川生猪等关系国计
民生的重要品种供给得到了更为全面有力的保险保障。
助力种养殖业规模化经营。以淮南市为例,为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生
产效率低下问题,实施农业“大托管”制度改革,也就是农民将耕地“委托”给
村集体、村集体将耕地集中“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经营,农业服务公司
和农技部门“跟进”技术服务,保险公司给予收入保险“托底”,2023年提供风
险保障近20亿元,促进农业生产集约高效。又如,2023年四川省生猪价格指数
保险承保1027万头次,赔付支出5.94亿元,为养殖户尤其是生猪企业分散转移
自然灾害和价格风险,稳定经营预期,稳定生猪养殖投资,助力养殖业规模化经
营。
助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保险公司在核保和理赔领域,探索使用无人机、
卫星遥感、GPS定位、电子耳标、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
为涉农科技企业提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减
少新技术应用推广风险,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等相
关联的财产损失、责任等保险保障,满足农业产业升级需求。围绕农村电子商务
和淘宝村等“数商兴农”领域衍生的新型保险需求,发展特色农产品溯源保险和
品质保险,带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在涉农物流体系应用,推动农业
产业链转型升级。
(二)提升主粮作物风险保障水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主粮作物保险提质增效。2023年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
保险的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约有1000多个产粮大县的农户可以
受益,通过提高保险金额,在覆盖主要粮食作物全部物化成本基础上,全面探索
收入保险的实现形式,提升主要粮食保险保障水平。以产粮大省安徽为例,对完
全成本保险分县分险种实施了分档费率,初步实现基于地区风险的差异化定价。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水稻、小麦、玉米每亩保额
提高到1000元、860元、700元,实现全省所有产粮大县全覆盖。
提升种子和耕地保障水平。种业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险业积极落地三大主粮制种保险政策,强化对种业的保障程度。2023年四川省保
险业承保水稻、玉米等制种保险20.4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3.4亿元,赔付支出
2709.2万元。此外,保险业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浙江省、广东省
和安徽省等地保险业推出了农田建设工程潜在缺陷保险(IDI)和农田水利设施
保险等险种,还提供农田建设完工后的管护服务,为藏粮于地政策提供了可行的
保障。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创新开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吉林梨树县等
地推动黑土地收入保险定制化服务方案的创新落地,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保障。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