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的宿命:带着与生俱来的痛苦,还在历经误解和困惑,却是一个粗鲁茁壮的生命。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看到假象在历史的某个阶段盛极一时 ,这其实
是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对于任何事情而言,只有当我们为了事情本身去 做的时候才可能取得成功。
“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总书记
金融是百业之首万业之王。
保险是金融三大支柱之一 ,是经济的 “减震器”和社会的 “稳定器”。
保险业历史悠久 ,从1347年10月23日世界上诞生第一张保单,至今存在了600多年,保险业同时拥有全球最多的“百年老店”。
保险作为一种商品 ,具有互济性、 科学性、 射幸性、 最大诚信原则、 保险利益原则等特点 ,在金 融行业拥有独特的地位 ,无论对于国家、 企业、 家庭还是个人 ,其三大功能(保险保障功能 ,资 金融通功能 ,社会管理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高度肯定了保险业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
保险业是基础性制度安排——保险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 民生 ,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手段。
保险天然具备人民性——保险源于互助共济、风险共担 ,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 ,与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天然契合。
保险业仍具备巨大发展潜力——从金融结构看 ,保险业资产仅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而国际平均水平在20%左右。
壮大保险业有助于达成“稳健”发展目标——保险资金久期长 ,具有跨周期属性。壮大保险资金 , 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推动“资金—资本—资产” 良性循环。从保障范畴 看 ,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和丰富 ,与时俱进树立大保险观 ,能更好地为经济稳健运行 提供有效缓冲和风险屏障。
提高社保保障水平离不开保险——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补齐民生领 域短板 ,增强社会保障的均衡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世界上很多国家 ,普通民众的生老病死都 离不开保险 ,有些人可能没有存款积蓄的习惯 ,但一般都会购买保险。
应对各类灾害离不开保险——保险业通过分散风险、及时理赔、推动预防 ,能够有效减少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损失 ,提高全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从全球平均水平看 ,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 ,
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
保险业仍需深化改革以增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保险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 ,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 变。深刻把握发展规律 ,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将强化逆周期监管 ,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 动 ,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将加快推动健全金融法治 ,完善 政策支持体系 ,研究出台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十年来 ,中国保险深度与全球平均保险深度的差距先逐渐缩小 ,后又有增大。
◆近五年 ,我国保险深度与全球相比 ,差距未见明显缩小。
◆2023年我国与全球平均保险深度的差距略有缩小。我国为4.1%,全球平均水平为6.83%。
◆以全球平均为参照 ,中国保险业仍然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保险密度水平越高。
◆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保险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北京、上海位于第一梯队。 中部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是洼地。
◆2023年,虽然已经实现新国十条”中提出的 “3500元/人”的目标 ,但是各省 水平差异依然巨大。
◆2013年以来,中国保险密度稳健上升。前期有持续向全球平均保险密度靠拢的趋势。
◆2023年,中国保险密度为516美元/人,与全球平均保险密度882美元/人(预测)相比差距较大。
◆综合判断 ,未来我国保险密度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