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我国银保集道发展历程:银保渠道经历了探索初步期、短暂调整期、规模兴盛期、价值回妇期与转型变革期。当下,从监管思路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保险姓保”的监管思路强调了回归保障的重要性,这促使长期期交产品成为银保渠道发展的主旋律,进一步改善期限结构并拉动集道内价值成长。头部险企纷纷发力打造银保“新引擎”。中国太保:2021年,中国太保全面开启长航行动,构建价值银保“芯”模式,实施价值网点、价值产品、高质量队伍三大价值策略。2021-2023年银保渠道NBV维持100%以上的同比增速。中国平安:平安聚焦“集道+产品+科技”专业经营体系,进行“4渠道+3产品”深度改革,推动平安寿险银保渠道的NBV实现较快增长,平安银行代销保险业务收入成为中间业务的重要增长力量。银保渠道进入“报行合一”新时刻。
银行凭借客户基础和网点优势在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而险企为争夺代销名额常提高手续费,导致费用高企并拢乱市场秩序,监管政策要求保险公司报送的产品定价假设需与实际经营行为一致,不得虚报。短期内,行业可能面临阵痛,如银保新单期交保费下降,影响银行代销收入,但长期有利于构建规范合作生态,促进银保渠道高质量发展,推动保险公司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未来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银保集道将向更紧密的战略联盟模式转变,以应对现有协议代销模式的局限性。监管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银保业务线上化,要求险企创新产品和服务,构建客户服务生态闭环。
同时,银保渠道需回归保险本源,培养专业队伍,强化保障型险种的销售能力,并通过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银保团队的产能和效率。投资策略:我们认为,随着银保渠道的不断改革转型,其价值贡献正在加速释放,有望成为支撑行业寿险提量增效的新引擎。给予行业“超配”评级。个股建议关注NBV增速实现较快增长的中国太保(601601)、新华保险(601336》,率先进行寿险改革、渠道转型的中国平安(601318),寿险业务稳健的中国人寿(601628) .风险提示:代理人流失超预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银保爆道发展不及预期导致保费增速下滑的风险: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导致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超预期下滑的风险;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导致新保单销售难度加大的风险。1、我国银保渠道发展历程1.1 探索初步期(1996年-2003年):从“一对一”到“一对多”平安人寿率先引入银行代销模式。1996 年,随着《保险代理人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兼业代理人制度规定只能为一家险企提供代理服务,这标志着银保“一对一”的合作模式正式开启,监管政策和保险公司战略定位等因素成为驱动银保渠道发展的重要因素。银保渠道的探索起步期从1996年开始,在这一阶段,平安人寿率先与农业银行合作,引入了银行代销模式到国内保险市场中。
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实施,为后续各大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广泛协议代理奠定了基础。随后各险企逐步开启银保渠道,中国人寿与工商银行签订代理销售寿险产品的代理协议;中国太保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签署了代理协议:中国人保与农业银行建立了代理业务关系。首份银行代理分红险种面世。2000年,我国银保合作快速发展,平安寿险推出了专门的银行保险产品——“千禧红”两全保险,这是国内第一份银行代理分红险种。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在上海各大银行、邮局等地受到市场的追棒。在这个过程中,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等收益浮动的理财型产品被引入国内,这些产品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种类,也促进了集道规模的快速提升。
2003年“一对多”的代理模式开启。从银保渠道来看,2000年以前,银行保险业务主要由平安保险公司推动,导致当时的保费规模较小。但到了2000年,随着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泰康在线等多家保险公司纷纷加入银行保险业务,保费规模显著增长,达到了7亿元,在寿险保费占比达0.7%.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开启了“一对多”的代理模式,银保渠道市场化进一步释放,银保渠道保费达到了765亿元,占比跃升至25%。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