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王阳明:一个人的觉醒,来自他受过的伤,走过的路王阳明的人生足迹图让人心生感慨,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冷静和从容。人生感慨王阳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觉悟跟他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成正比,也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颠簸都会丰富我们的人生。人生哲理初入官场王阳明在22岁时来到北京参加会试,可前后考了两次都惨遭失利,第三次终于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王阳明初入官场便深受皇帝器重,很快获得了提拔,可几年后,大宦官刘瑾擅权,王阳明因多次为他人仗义执言,触怒了刘瑾。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与其纠结苦恼,不如坦然对之,活出潇洒自在。明代文人刘基也曾说过,人生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世事变幻莫测,今日得到,明日就可能会失去;今日风光正盛,明朝就可能跌落谷底。既然如此,倒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接纳人生无常。对于叵测的命运,与其对抗和强求,不如顺其自然。永远保持一份平和,努力过好当下,才是最豁达的人生态度。遭受打击保持平常心看淡起落境遇面对人生北京:在人生起伏中保持平常心贵州:在困境中学会精简欲望艰苦的生活环境王阳明在龙场的生活艰苦,但他通过开垦土地、以野菜和野果为食,将生活过得优哉游哉。龙场的生活王阳明在赴任贵州龙场时,选择自得其乐,将龙场作为安居之处,并自我命名为“阳明小洞天”。王阳明认为,减少欲望,恢复天理,是获得内心充实与丰盛的途径。欲望与人生的关系王阳明强调欲望与人生的关系,认为过多的欲望会让人迷失心灵,因此要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知足与克制王阳明认为,知足和克制是保持简单生活的重要原则,只有回归简单,才能悟出生活最本真的滋味。
赣州:在挫败打击中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王阳明在《半山文集》中强调,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十遍;读一本书十遍,不如把自己里里外外读一遍。困境中的自我认知人这一辈子所有的困厄,其实都是与自己博弈的过程。只有认清自己,摆正位置,你才能走好自己的路。首次出征的失败公元1516年,王阳明重新被朝廷起用,以都御史的身份,来到赣州剿匪。首次出征,官军便一举破敌,土匪们被打得落荒而逃。贪功冒进的下场01王阳明一心想乘胜追击,便不顾将士们劝阻,带领几千士兵穷追不舍。结果半路中了土匪的埋伏,士兵们一下子就被击溃,就连王阳明,差点也被土匪捉住。自我反思与改进02幸好随身护卫以死相救,他才得以冲出包围圈,捡回一条命。
逃回大营后,王阳明开始反思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03他知道擅长的是整体战略的谋划,而临阵指挥的能力明显不足。于是他当即下令,将指挥权交给手下大将,自己则坐镇后方调兵遣将,对战场局势做出应对。赣州:在挫败打击中认清自己在王阳明的统帅和将领们的配合下,此后他们连战连捷。最终短短两年多,便彻底平定了匪患。只有及时反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加以改进。当你能找对自身定位,认准前进方向,你的人生自然能拾级而上,越走越高。
赣州:在挫败打击中认清自己及时反省的重要性连续的胜利王阳明平定了宁王之乱,建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也招致了奸臣嫉妒,宠臣张永诬陷他勾结宁王。功高遭嫉妒明武宗听后大怒,决心要治王阳明的罪,王阳明出生入死,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还受到了小人陷害。避祸求自保王阳明没有理会小人攻讦,主动上书,将功劳让给张永,顺利平息了事件,也得以告老归乡,传道授业,著书立说。
宽容得人心吉安:在利益纠葛中学会不争吉安:在利益纠葛中学会不争矛盾不争理现实中,人们难免与人产生矛盾或发生利益上的争端,但过多计较和对抗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冲突中。心中容万物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人心、攒情面、积厚福。很多时候,与其追究与报复他人,不如选择原谅和包容。退让避祸根俗谚说:“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做人不争,方能远离纷争;遇事不争,方能趋吉避凶。饶恕得人心容人即是渡己,学会饶恕和善待别人,你才能将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学者王士祯曾这样评价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宽容之心王阳明在“宁王之乱”后,收缴了大量朝中人与宁王的通信,其中包括两位太监的书信。宽容与报复王阳明以宽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万物,方能恩泽良久。睚眦必报的人,只会把仇怨越积越深,最终处处树敌,让自己寸步难行。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