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养肝先养肾,13种简单方法,让你肾气十足!养肝先养肾,13种简单方法,让你肾气十足!“肾气足,百病除”。人体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01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作用。02肾亏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03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04握固: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 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握固提踵时,五趾要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按摩五脏六腑。用脚后跟健走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腧穴,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摩肾腧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合抱于腹前,位置与脐同高,两臂抱圆;同时两膝微屈,重心下沉,两膝关节微微向两旁打开。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腰背部略向后拱,命门穴打开。这样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圆,整个人显得十分圆融。这是一个补益元气的基本站桩法。
常做能使肾元充沛、筋骨劲强。三元式站桩每晚7-9时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泡脚水温度控制在40左右,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以气冲、涌泉、肾俞穴为重点。使用木盆泡脚效果更好,因为木盆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并有助于保持水温。拍打、叩击、推揉、按摩肾俞穴能够增强效果。热水泡脚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平息调整,可以再做。深呼吸每晚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不管是在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外劳宫补肾法搓腰眼“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每次便后,用搓热反双手搓肾脏36次,你会感到腰部发热;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这样可以让腿脚得到充分的休息。休息20分钟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腿脚变得温暖,甚至可能微微出汗。若你腿脚冰凉、麻痛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小指头提水法曲膝或跪着走圈是一种延缓腿部、腰部以及全身衰老的好办法。祖国医学认为肾亏先累及下肢,曲膝或跪着走路可以促进气血输入双肾,使命门之火盛旺。
人的衰老多数从足部开始,曲膝或跪着走路可以促使腰部肌肉、腹部肌肉拉直,获得张力。心肾相交,补益肾、肝、脾之亏虚。常练屈膝走路,有助于减肥,消除腹部脂肪,改变大腹便便的现象。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肾虚、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可祛痘、祛斑、祛眼袋浮肿、祛黑眼圈、美白肌肤、增强记忆力、改善听力及视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过大以免伤及皮肤。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