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食物结构从以主粮为主向多元化食物结构的转变成为必然,这种大食物观要求饮食营养全面、均衡,提高肉类蛋白质的比例。与畜牧产品相比,水产是更好的优质蛋白质来源。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我国不得不采取禁渔期等生态保护制度,这极大地限制了自然海产品的产出。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产业日益受到国家重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我国深远海适合鱼类养殖的面积有7万多平方公里,发展深远海鱼类养殖,可以获得数量可观的优质蛋白食物资源,是开发潜力巨大的“蓝色粮仓”。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海洋渔业养殖平台”“海洋渔业养殖工船”“海洋大型数字网箱养殖设施”等先进的“蓝色粮仓”技术和设施,正在经历水产养殖产业的一场深刻革命。
但在我国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沿海地区,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频发,海水养殖行业暴露于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病害等多种风险之下。近十年,仅海洋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5.31亿元。海水养殖保险,可以帮助养殖者转嫁风险,补偿损失,从而为海水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2007年我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有17种农作物或畜禽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但唯独“农林牧渔”中的“渔”还没有出现在补贴目录中。缺乏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我国渔业保险及海水养殖保险的试点进展缓慢,提供的风险保障较少。
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192亿元,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但水产养殖保险保费收入仅有2.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0亿元,与行业发展规模和未来前景不匹配。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机遇1.国家政策日益重视2013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为了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完善渔业保险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2022年11月29日,深圳银保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蓝色保险,即与海洋经济产业相关的保险保障业务,要求进一步推动建立和完善海洋渔业保险补贴制度,加快探索蓝色碳汇保险,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2009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6年和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鼓励发展渔业保险的意见。同时,各省及沿海市、县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对海水养殖保险积极探索和试点。
2. 海水养殖产业高速发展2015—2021年,我国海水养殖在养殖面积显著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和产值均实现了稳定增长:总产量由2015年的1796.56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2211.1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52%;总产值由2937.66亿元增长到4301.7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56%。2020年,海水养殖面积在经历多年连续下降后开始回升,说明海水养殖在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从而使海水养殖保险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 养殖户潜在保险需求较大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灾难频发,海水养殖的自然风险和意外风险均远超陆地畜牧养殖业。《202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发生过16次风暴潮、35次灾难性海浪、58次赤潮以及最大分布面积分别达到24431平方千米和61898平方千米的海冰和绿潮海洋灾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71亿元。面对海洋灾难频发,养殖户对海水养殖保险的潜在需求较大。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