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精选《漫长的季节》一代中产的失意前言PART 01五一没出门,就在家里看完了《漫长的季节》。这部剧的后劲有点大,看完久久不能释怀,这种藏于荒诞中的真实感,它就是人生啊。这也应该是近些年来最好的国产剧了,我今天看了一下,豆瓣评分都上到9.5了。《漫长的季节》PART 02这部剧的外壳是一个悬疑片,讲的是一个跨越二十年的追凶故事。为什么叫漫长的季节呢?意味着悬案的当事人,在渡过了一个极为漫长的秋天之后,才终于等到了一场雪。沉冤昭雪。
剧情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有很多人还没看完或者准备看的,去看就知道了。悬疑剧要是被剧透,观影乐趣就打折了。而抛开悬疑剧的外壳,你会发现,这部剧实际上讲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是时代变迁之下,一代中产的失意。剧中的背景,放在了90年代末的东北,那个繁华与魔幻并存的时代。而悬疑案只是一根线,负责串起90年代末东北的下岗潮,当时的治安环境,小人物的无常命运。以及一群意气风发的蓝领,在失意若干年后的不甘和难以释怀。站在今天,再回过头去看那个时代,忽然觉得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在当时那个年代,只要进厂打工,就等于是挤进了中产阶级。拥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单位会给分房,能买得起家电,这在90年代也是没谁了。
我是潮汕人,当时潮汕有那么多人游泳去香港,大多数拼了命也过不上这样的生活。但后来就遇到了结构性危机,国企改革了,下岗潮开始了。一代人熟悉了二十年的工作,没了,赖以谋生的技能,没用了。从令人羡慕的体面工作,到失业后的落魄,也不过就是一页下岗名单的事。没有为什么,就是时代打了个响指,把这一切都震碎了。这跟今天互联网行业的降本增效,有种莫名的相似感。都是在完成了某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行业趋于饱和了,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昨天吃了工业红利十几年的蓝领,在90年代末面临着下岗危机。今天吃了互联网红利十几年的白领,也在面临着增本增效和被AI替代的危机。时代是一个轮回,某个行业的发展红利会造就一大批中产阶级。
而红利的消失,又会把一大批中产阶级打回原形。不过互联网起码是要比当时的情况好多了,互联网人均知道自己只能干到35岁。这么去看的话,我甚至觉得这个行业非常稳定,大家都是稳稳地干到35岁就退休。没有人觉得这个行业稳定,这一共识本身就是最大的稳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产呢PART 03而为什么每一次时代变迁,受伤的总是中产呢?因为中产说白了,就是收入结构单一的高薪收入群体,受行业红利影响特别大。如果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中产就是从毕业到中年这一段时间的高薪劳动收入。大概会有15年左右的高薪阶段,通常伴随着某个行业的高速发展。
而高薪的本质,是来源于行业快速发展中的红利分发。当行业红利消失殆尽的时候,高薪阶段也就结束了。换句话说,降本增效其实是企业的第二发展曲线。但中产通常又不会做好现金流管理,当收入曲线上升的时候,支出曲线也跟着上升。比如当行业好的时候,大家拿着高薪,举杠杆买大房子,买豪车,给小孩子卷教育。连出去旅游,也要卷到欧美,去个东南亚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之前说这话的朋友,五一他去了惠州双月湾,连续晒了三天的海。不知道大海能不能带走,他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
而当中产的收入曲线见顶回落的时候,支出曲线还保留着强大的惯性,一些如房贷、教育费等刚性支出,还是避免不了。最终到了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就出现了滑坡效应,开始入不敷出了。直到来一次刺激的失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就崩掉了。后来的事情我不说你也知道了。中产的收入其实够够的了,正常人吃了十几年的红利,早就该偷笑了。举个例子,如果是在十年前的时候毕业,刚好进了互联网行业,去了某个大厂上班,早就靠自己买房买车了。如果跑得快一点,还能赶在35岁之前考个公务员,想啥呢。大多数人一毕业就在卷b行业里待着,从来没感受过什么时代的红利,出道即巅峰,那才叫真的苦。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