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如何在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同时构建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近日,“扩大内需”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还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立足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促进消费投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多方面出台举措。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三重压力”的表述,即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仍然较大。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需求收缩来自内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看,受其他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以及地缘政治、科技竟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今年出口需求疲弱,逆全球化特征有所显现,截至今年11月,出口数据同比降幅已扩大至8.7%:从内部看,三年疫情对国内消费、投资冲击也较为突出,除了基建投资较好地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之外,企业居民部门消费投资意愿均有所放级。
从更长期情况看,尽管货物贸易、制造业规模在全球领先,但我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不高,供给端在结构上也未实现与需求的充分匹配,尤其是国内中高端产品服务供给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无论是出于明年稳经济的发展目标,还是从中长期角度发掘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扩大内需都势在必行。综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和《纲要》内容,从中长期看,扩大内需的路径已清晰描绘出来,相应的,金融支持重点也涵盖其中。从短期看,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在防控政策优化后,疫情仍然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近期,随着新冠感染阳性病例增多,医药物资、物流配送等出现暂时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消费恢复进度:考虑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同地区疫情发生的节点和程度不同,也可能会影响经济恢复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扩大内需方面仍强调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意在以确定性的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包括政策性金融更大力度的融资支持以及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在消费方面,"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被专门提出,成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主要方向。
可以看到,上述这些方面不仅可以起到一定的扩大内需作用,面且也是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力重点,包括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这些政策未来仍会在提振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谎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影响较大的旅游、餐饮、文娱等消费需求有望快速恢复,金融业已在尝试融入上述消费场景并达到获客营销诉求。下一步,金融业可以运用之前铺设好的线下场景,从促进支付结算安全便利、推动市场主体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出发,提供更具综合性的服务,助力消费回暖升级。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