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中国寿险业4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上篇)投资要点:·中国寿险业40年历程,产品实现从单一保障到多元保障+长期储蓄功能的演变,渠道走出从注重规模提升到产出质量提升的变革。阶段一(1980-1991):中国人保通过团险渠道销售简易人身险,多家险企成立,市场逐步放开.11980年后中国唯一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保布局300名代理的团险渠道销售简易人身险、简易人身意外险和养老年金险等产品。21982年至1990年人身险保费收入从159万增长至59.76亿元,复合增长率179.82%.31985年3月《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颁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1986),.太平洋保险公司(1986)、平安保险公司(1988)相继成立,AG等外资险企在北京设立16家联络机构,保险市场逐步放宽,统筹养老年金迅速推广。
阶段二(1992-1999):个险渠道营销模式激活传统寿险发展,央行降息引发险企利差损,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11992年友邦人寿引进个人代理销售人身险模式,自此个人代理成为寿险业主流营销渠道。②1996年央行连续降息,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滞后,引发抢购热潮,当年人身险保费收入600.24亿,首次超过产险保费。③自1991年至2000年,寿险保费收入63.17亿增加至990亿,复合增长率35.77%.④外资险企以中外合资进入中国市场,分业经营下多家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代理、公估、资管、再保公司成立。31999年市场集中度高,国寿、平安、太保占有市场份额96.35%。阶段三(2000-2008):寿险公司开发投连、万能、分红险应对利差损,银保业务启动为创新险种提供营销渠道。①创新险种为寿险业带来新产品和新单保费的主要增长点,2000年至2008年,人身险保费收入自997.47亿增长至7447.39亿元,复合增长率28.57%.②分红险为主推产品,投连险和万能险稳定增长,健康险和团体养老年金险尚待发展。
③银保渠道适配分红型两全保险,2006年寿险业银行保险业务实现寿险保费收入1175.5亿元,同比增加29.9%,占人身险保费收入32.7%.阶段四(2009-2013):市场化改革使人身险产品结构有所调整,银保渠道整顿,寿险渠道逐渐多元化和规模化。①分红险仍为主流,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快速发展。2009年至2013年人身险保费收入自8261亿元增长至11010亿元,复合增长率7.44%.②银邮代理业务收缩,个险代理业务和公司直销业务增幅较大.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4131.47亿元,仍占业务份额41.49%;个险代理人业务和公司直销业务快速增长,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835.08亿元,740.47亿元,占业务份额48.56%和7.44%。阶段五(2014-2016):中短存续期产品火热,健康险需求旺盛,代理人爆发增长推动重疾险。①保户投资款及新增交费2014年至2016年,自3916.75亿元增长至11860亿元,复合增长率74.01%。22014年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个险人力规模增长推动重疾险发展,2017年重疾险保费收入达2245亿元,同比增速46.9%。
健康险带动增长,2013至2017年保费复合增长率约59.59%.阶段六(2017-至今)“保险姓保,监管姓监”,限制中短存续产品,鼓励保障型产品。①重疾险增速持续下行,百万医疗险成新增长点,②代理人规模自2019年达到峰值后逐渐收缩,增量转提质要求,互联网渠道占比提升。③行业监管趋严,国家引导保险回归保障功能。。风险提示:长端利率持续趋势性下行;保障型保费增长不及预期。1.中国寿险业40年历史回顾1.140年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产品与渠道经历多次变革1.1.1产品:从单一保障到多元保障+长期储蓄的复合需求我国寿险业主流产品从保障型的传统寿险演化为具备理财功能的投资型寿险及其他多元保障型产品,从单一死亡风险保障到多元风险覆盖。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