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起源与兴起2020年,“惠民保”进入大众视野,基于“政府指导、商业运作”的推动模式,各地争相效仿,参保人数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超过4000万。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200多个地级市已开展业务,累计参保超过1.2亿人次。2021年6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保险机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 “惠民保”获得了正式官方名称:“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 由于其业务模式得到政府、商业保险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大健康”主体的广泛参与,是否会成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未来的主流模式成为行业热议话题。究其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年前的深圳。
、源起: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2014年,深圳全市各项社保基金总支出29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社会医疗保险金总支付105亿元,同比增长17.1%。'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5年4月15日印发了《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深圳重疾补充保险”)正式问世。2015版的“深圳重疾补充保险”,是通过政府组织、商业保险机构(平安养老)承办的方式开展,参保人群为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保障范围是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内、应由其本人自付累计超过1万元的部分,保费定为20元,之后随每年的经营情况做动态调整。作为“惠民保”的早期模式, “深圳重疾补充保险”的政府参与度很高。政府主导体现在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以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承办机构等方面。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了配套的《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对参保对象、参保缴费标准和医保待遇等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
同时,商业保险机构通过发挥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医疗保险业务,提升管理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形成政企“强合作”关系,为“深圳重疾补充保险”六年多来的持续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在承保条件方面,深圳市所有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状态正常的参保人,不分户籍、不分年龄、无论是否患病,均可自愿参加,在申请主体上,既允许个人自费参保,也允许企业申请参保。为控制逆选择风险,还引入“团购期”概念,即在“团购期”内投保,参保人无需体检或加费,在“团购期”外投保,需按要求体检,保险机构可以根据参保人健康情况加费或设置等待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不生病时不参保、生大病时突击参保”等情况的发生。由于深圳重疾补充保险价格低廉的惠民特性,承保的商保机构长期面临成本挑战。数据显示,该款产品自上线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稳定盈利,过去4年累计亏损3000多万(不含由此而衍生的其他商业险),赔付率一度高达136%。
伴随着高赔付的是参保人群的高增长,2020年“深圳重疾补充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780万,较2015年增长超过60%, 参保率约为50.4%,这显示了在政府主导下的业务快速成长能力以及民众对于医疗费用保障的强烈需求,也为后续“惠民保”的演变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和实践经验。二、成势:从星火初现到百城燎原“深圳重疾补充保险”问世后,虽然当地参保人数每年持续增长(2015年度486万人、2016年度504万人、2017年度625万人),但该模式并未在其他城市得到广泛复制。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客服时间:8:30-22: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刘玉军律师
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